進入2022年,煉鐵廠深入開展多層次、全方位的提煤降焦指標攻關,實現了鐵前系統生產經營工作逆勢上揚。
對標差距 追趕趕超爭先進
對標是推進企業發展和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徑。該廠堅持與先進企業對標學習,按照“兩眼向內、苦練內功,提升管理、補齊短板,創新思維、指標突破”工作思路,聚焦“國內一流 行業領先”總目標,認真踐行集團公司提出的368kg/t的焦比為基礎目標,確立365kg/t焦比為挑戰目標。今年來,該廠圍繞生產工藝、技術質量、用料結構、能源消耗結構、原燃料管理等方面不斷進行優化,并與自身最好指標比、與兄弟單位最好指標比、與行業內優強企業比,全力提升管理水平,逐步縮小差距,促進指標的不斷進步以及高爐生產長期穩定順行。
轉變觀念 挖掘潛能提指標
走進2號高爐學習室,爐長張小帥正組織工班長召開爐況分析會,面對當前原燃料變料頻繁,多種焦炭混合配加等不利因素,煤比怎么提,參數應該如何調……接連不斷的工藝謎團并沒有阻擋他探索高爐“提煤降焦”的步伐。“
我們不能止步于之前的操作觀念,在高煤下的爐況操作思維,這對我們來說是個探索,面對水溫差、煤氣利用、爐腹煤氣指數等參數變化了,如何糾偏?”“高煤比使得煤氣量增加,煤氣中H2含量增加,爐內壓差升高,焦炭負荷加重,料柱透氣性變差……”大家在會上你一言我一句,都在表述不同的觀點。
通過不斷查閱相關資料,從同行業從業人員處了解同級別高爐參數匹配、原燃料條件、外圍設施等,大膽嘗試逐步探索“高富氧、大風量、高富氧、高風溫、高頂壓、高煤比、高風速”高爐操作技術,持續穩定爐溫、風溫、料速等關鍵參數,深度攻關“提煤降焦”各項工作,通過深入摸索研究高爐上部裝料制度和下部送風制度,堅持科學冶煉和基礎管理雙輪驅動,焦炭焦負荷逐步從4.0、4.1、4.2……一步步達到4.53水平,創歷史新高。
善抓變化 增強應變促穩定
該廠生產技術科原料組為原燃料管理單位,做好工序質量的上下銜接,細化物料入倉、篩分、取料、配加標準等各環節管控,以公司原燃料質量內控標準為基礎,調整好爐料結構變化,每天從物料現場確定取料點,根據爐料焦炭在爐內粉化狀況和焦炭熱性能指標(CRI、CSR)的跟蹤分析,控制氣流合理分布,增強大噴煤的接受能力和爐況穩定性,從而實現長期高煤比操作。
除此之外,該廠強化燒結杯實驗對生產的指導作用,實時動態科學化、趨勢化管控高爐,做到提前預知預判、及時應對。同時優化操作模型,量化關鍵技術等措施,形成符合自身實際、規范的爐型管理系統,促使高爐的穩定率和操控能力大幅增強,實現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突破。
新長征路上,風雨兼程可能是常態,但是風雨無阻是心態。在高爐指標提升攻關道路上,煉鐵人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,在提質增效中追求卓越,助力漢鋼公司鐵前系統高質量發展,為公司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(煉鐵廠 何光釗 鄧鐵拓)